【化妝品業者,行銷"安全"用哪些招數?】 2018.02.06
照理說,媒體發達的時代,取得正確的知識並不難,但往往不被關注。錯誤聳動的資訊,則似病毒般,有著難以防堵的擴散力。對於「安全化妝品」這個須要嚴謹依附科學來求證的議題,多數人硬是像被洗腦般地「不信科學,信話術」、「不信專業、信假像」、「不信正規、信謊言」。這樣說,當然不具體難明白,以下就來剖析話術、假像、謊言,用都是哪些招吧!
現今的消費者,在討論化妝保養品的安全時,早已被誘導成「只在乎有沒有添加某些防腐劑、香料、色料;有沒有檢測報告證明「不含重金屬、不含塑化劑、不含螢光劑、不含甲醛、不含酒精….」。明白一點說,沒有爆新聞的成分、google/CosDNA等網路大神沒有給到「刺激、風險」評價的成分,就能輕易的讓消費者認為那就是安全的成分。
消費者那麼一點點理解力,品牌清楚的很!
品牌「非常清楚」化妝品消費者,對什麼是安全,早被導向三個路徑來給評價,分別是:
第一種,是透過「全成分標示」,以查字典的方式來解讀它。
這跟把一個長串,共有20~30個英文單字組成的句子,個別拆開來查字典的情況差不多。英文能力不足的人,查完單字也無法正確地翻譯出整句的意思。多半是會錯意或者是一知半解。
生意人比你更精明,知道你會這樣做,所以早把你字典中必然會是「負面解釋」的成分,給抽換掉,或者乾脆不寫出,讓你查不到負面解釋,就能收買你的安全信任。(這很難嗎?誠實很難,不誠實誰都能辦到)
第二種,是「品牌提出檢測證明」,以「外行人看報告」的方式來定義安全。
誰是外行人指的是誰?當然是消費者你啊!你以為有第三單位的檢測報告,就等於安全有保障嗎?
生意人比你更精明,真要耍你,在美白產品里加了藥性或禁用的美白成分、在抗痘產品里加了類固醇或抗生素或荷爾蒙,然後送去檢測的項目挑選測試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數量、塑化劑濃度、防腐劑種類。秀出的檢測報告一百分的完美,就欺負你「嗅」不出那些違法成分。知道你「只要看到有檢測報告」,就會乖乖的信任。
第三種,是透過「植物&天然&有機」,以踐踏「化學有罪」的方式硬說「不碰化學就是安全」。
生意人懂你!只要在甕裡擺放號稱天然來源的成分,就能引君入甕啦。只要聲稱是天然配方,你的情緒安全防線就會自動鬆綁。用這種方式「銷售安全」,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!
安全這回事,自來都是用良心來把關的。
有良心的商人比較辛苦,因為嚴謹、保守、自律、守紀、不說大話、更不說人不是、不玩諜對諜的行銷,所以獲利有限、受肯定慢、話題性少。
也許你會認為:安全很重要,真的安全就應該去證明自己比別人安全,這樣大家才買的安心用的安心。
但現實是這樣:一百個消費者,九十九個不懂什麼是真安全。只要有心欺騙,黑心商品,仍能通過各種檢測,獲得產品安全的證明。而一個有良心的小商人,除非把心挖出來示眾,否則花再多的錢去做檢測、去把關原料品質,消費者仍然不願意「輕易相信」。
各位看倌:如果你是消費者,你也不信上述的三種假安全伎倆,那麼請說說,你怎麼「相信安全」這檔事。
1.本站文章著作權,屬【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】所有。
2.引用文章需註明【作者:張麗卿老師】、【出處:本文章之對應網址】,並且【不得改變本著作之內容】。
3.引用文章,需先獲得本公司【書面同意】與【授權】。(敬請參考【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著作授權辦法】)
4.未依上述(2)(3)程序刊登文章,將依【侵犯著作權法】,螢幕拍照後,逕行告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