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VC衍生物的價值,觀點之爭】 2018.07.11
我的配方學員截了兩個不同的文字畫面,問我哪個觀點比較正確?
發生爭議的關鍵內容擷取如下:
某山頭級公衆號:VC衍生物相比較與純VC確實穩定很多,但抗氧化力也弱很多。這篇文章所指的VC衍生物是抗壞血酸葡萄糖苷(Ascorbyl glucoside)。
某意見級工程師:不知道人體內有糖苷酶嗎?不懂就不要裝懂,隨便抹黑成分。AA2G,産品吸收後在人體內切掉糖苷鍵後,VC回到正常生理學活性的狀態。
我的回覆是這樣的:
兩個的觀點,都是一般研發人的觀點,沒有誰比較正確,而是都有盲點。
衍生物有沒有價值,還得看「本尊」接的是什麽樣的「附屬成分」,能不能被皮膚裏的酶給「切斷」。
以維他命C糖苷(AA2G)當例子,糖苷能被皮膚的糖苷酶切斷,但若是維他命C棕櫚酸酯,那棕櫚酸酯就無法在皮膚被任何分解酶給切斷。
但能切斷,不等於就返回了「維C」原來的態樣,就能發揮維C的作用。
事實上AA2G,因爲葡萄糖的鍵結位置在第2個氫氧基的位置,而無法具體起到保護維C活性的作用,早在還沒有利用皮膚的糖苷酶切斷之前,AA2G的活性,就已經在配方中開始降解了。
以上是微信私訊的簡要回覆,我想進一步更完整的說說「VC衍生物」的價值。
說明:
(1) VC的第一解離常數(pKa1)爲 4.1,對應的離子化位置是3-OH。當把VC溶解在水裏,pH值爲4.1時,有50%的VC維持「原來的分子VC結構」,有50%的VC變成爲帶著負一價的離子型結構,3-OH的位置,變成爲3-O -。
(2)而當pH值爲7.4時,則全部的VC維持全變成爲帶著負一價的離子型結構,已不存在分子VC結構了。
(3)從VC的安定性來說,維持分子VC結構,自然是最爲穩定、最有利於保存活性的。所以,做成商業化配方,最保險的劑型是「乾粉狀的VC」,幫VC確實的隔絕水分,是保存VC活性的最好辦法。其次是偏酸性配方來保存,才不至於提早離子化而氧化變色失效。
(4)提早在瓶子裡離子化,跟擦到皮膚,滲到皮膚層裡才完全離子化,意義是不同的。離子化的VC,非常高活性、非常不穩定,有立即捕捉自由基中和電子的高抗氧化能力。但這「離子化結構」必須是「發生在皮膚」才有價值,發生在産品的瓶子裏,就白白葬送掉了,也就是自行氧化失去活性變成褐色了。
(5)AA2G的葡萄糖接在2-OH的位置上,因此,並沒有具體保護到3-OH的位置的作用。一樣的會遭遇到酸鹼值偏中性時,3-OH位置離子化變成爲3-O -的情形。
(6)AA2G的配方酸鹼值,原料商建議爲pH6.0~6.5,所以,不論做多少的努力(配緩衝溶液、添加防褐變成分、輔以其他抗氧化成分、低溫保存等),這個酸鹼值,就注定了AA2G的離子化,注定一定會有變色活性降解的現象産生。所以,不讓AA2G維持極酸性配方,放久了,命運也跟VC一樣,都沒抗氧化力了。
(7) AA2G的糖苷位置,是可以被皮膚活細胞層的糖苷酶給分解打斷。但前提是AA2G得有能耐滲透到皮膚的活細胞層。護膚價值頂多也只是回到跟VC一樣。要期待AA2G有比VC好的安定性,去期待有AA3G出現比較實際。(但目前並沒有,有的是3-O-乙基維他命C 3-O-Ethyl Ascorbic Acid)
(8)AA2G的親水性比VC更高出許多,但高度親水性的AA2G,反而對角質層的穿透,更顯障礙艱難,不得其門而入。不能進活細胞層,那糖苷酶就無法給力切斷糖苷。
(9) AA2G就算能進得了皮膚,能否順利轉換爲維生素C、轉換的比例有多少,與其結構是α或β型有直接關係。事實上,皮膚並不存在α- D-糖苷水解酶皮膚上有的是β-D-糖苷水解酶(簡稱:β-葡萄糖苷酶)。健康皮膚的表皮層和真皮層中,都有β-葡萄糖苷酶的分布。
(10) 從IUPAC的命名來釐清Ascorbyl Glucoside,AA2G有兩種不同的結構,分別是2-O-α-D-Glucopyranosyl ascorbic acid與2-O-β-D-Glucopyranosyl ascorbic acid 。所以,不是叫AA2G就能被糖苷酶分解;不是VC的衍生物就能更安定化的保護VC本尊;不是VC或AA2G再配方中加多少比例就會有效。
滿山滿谷的活性成分,都有深藏不露的內幕必須探討。簡單說,一個被改質原料(所謂的衍生物)的價值,不能只聽原料商的,那......太冒險!
1.本站文章著作權,屬【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】所有。
2.引用文章需註明【作者:張麗卿老師】、【出處:本文章之對應網址】,並且【不得改變本著作之內容】。
3.引用文章,需先獲得本公司【書面同意】與【授權】。(敬請參考【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著作授權辦法】)
4.未依上述(2)(3)程序刊登文章,將依【侵犯著作權法】,螢幕拍照後,逕行告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