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戶名請填寫真實姓名
請提供你的私人手機號碼
萬物皆可以判定為有毒,至於毒性的大小與風險,要看使用的劑量來決定。也就是「毒不毒,劑量是關鍵」。繪聲繪影地說某成分有毒、有致癌性,卻刻意不談劑量,是耍流氓(指批評者),更可能被當白癡般耍(指聽信者)。
皮膚真的喜歡弱酸性配方嗎?弱酸性是溫和不刺激的保障嗎?有什麼更科學的根據可以支援弱酸性比較好嗎?又該從哪些視角來理解弱酸性配方呢?
【神經醯胺,好在哪裡?】 神經醯胺對皮膚怎麼個好法? 大家(商家&各路專家)都說,神經醯胺是「角質層細胞間脂質」的主要成分占約50%,是最重要的保濕成分。要一般人看懂這名詞,其實挺費力的,咱就趣味化些,先來個說..
【名稱有"酸",不代表就是"酸"】 2018.12.20 多數人知道果酸是酸性成分,高濃度果酸,pH又偏低的話,對皮膚會有立即或緩慢性的酸刺
抗老化是皮膚保養最為熱門的議題,多數人對保養品的期待,不外乎「希望青春美麗的保質期」能更長久。 但抗老保養品,該選擇科技感十足的DNA修復功能的嗎...
因為「問的人」不少,包括配方師、包括消費者,足見藍銅胜肽的「市場性」~一片蓬勃且備受關注。 所以,就借藍銅胜肽為例,談談擦高濃度的保養品,皮膚可能遇到的窘況吧!
保養品要具有合理可被期待的保養價值,應該尊重每種活性成分的有效添加量,誠懇實在的加足。
科學(醫學&臨床&實驗室),都已背書了穀胱甘肽的有效性,自然不用再花力氣錦上添花說它有多好。要提醒的是:「有效性」需建立在「有活性」的前提之下。一條病厭厭的旗魚,還有游速可言嗎?